装备制造集团各单位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深耕细作,强化举措,搭平台、拓通道、强培训、练精兵,聚焦第一资源,建强人才梯队,助力职工成长成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锻造”技能精英

“师傅,你看今年高压配电工比拼真是太激烈了!每个人都拿出了真功夫。”
“肯定呀,前三名还能去集团公司比赛,既展示了个人技能,又能学到新东西。”
这是寺河矿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一幕。为了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该矿不断扩大技能比赛规模,通过积极搭建平台、邀请技术人员授课,给广大职工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和途径。
据了解,2024年该矿共举办职工技能竞赛工种54个,参加集团级职工技能竞赛工种39个。同时,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作用,通过模拟实训、基地实训、岗位实训,力求将工作室变为人才+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的试验田,助力职工成长成才。其中,6名职工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当遇到井下采煤工作面发生垮面、冒顶事故时,如果被堵在独头巷道或工作面内,这时一定要……”在该矿职教中心培训室,生产技术管理部矿压顶板组组长赵俊峰正在为职工进行事故应急预案处理现场教学。
“平时在井下忙于生产,对事故应急预案的了解可能还存在盲点。”参与培训的职工在课后感慨地说:“通过今天的培训,我对矿井应急救援预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全面认识,不仅提高了我的应急处置能力,更让我明白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针对不同职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需求差异,该矿自年初起便精心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大讲堂”与“微课堂”,2024年度共聘任大师大拿25名,并设计专业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大师大拿累计完成授课179次,共计1432课时,申报“五小”成果54项,70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学习,如今这一培训模式已成为提升全员技能的“加油站”。

“这样的比赛方式太有趣了,每个环节都设计的非常巧妙,既考验了参赛选手的专业技能,又展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在2024年寺河矿青工技能竞赛比赛现场,大家纷纷感慨。
为营造“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浓厚氛围,该矿积极开展青工技能竞赛,邀请该矿各类技能竞赛优胜选手对比赛各环节进行专业指导和评审,通过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竞赛展示青年的综合素质。他们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强化青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打造青工学习、岗位成才“快车道”,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搭建成长平台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80开关电缆有磨损,甚至可以看见绝缘层,这就是严重的失爆。在井下工作中,面对这种现象应该及时处理,避免更大机电事故的发生。”在宏圣一建机电设备检修培训中,机电科科长苗会军正在为定向钻机学员们认真讲课。
宏圣公司坚持抓好“人”这个关键,聚焦主业,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质增效为目标,全力以赴加快队伍建设。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建技术培训室、机电培训室等人才培养基地,认真梳理不同层次技能人员的学习需求,将培训由“定餐制”向“点餐制”转变,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实践、答疑解惑等形式,有经验的老师傅向青年职工分享多年所学、实践经验,加大一线技能骨干培养力量。他们还瞄准基层队组生产所需,聚焦项目部安全高效生产的老问题、新难题,将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各种类型启动器操作、检修及工作原理作为实操课程项目,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理论知识、比赛经验和技术优势,带动基层职工在生产提效、维修创效、难题攻关上精准发力,营造“技能成才、匠心报企”的浓厚氛围。
该公司按照“分岗位、按流程、规范作业”的思路,立足岗位操作实际,多维度、全方位、大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华体会手机在线登入制定各工种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培训计划,针对性开展生产、机电、通风、地测、抽放等岗位技术人才和班组特殊岗位人才培养,做好技术型人才和特殊工种人才储备工作。
同时,该公司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通过定目标、压担子、干中学、学中干,鼓励专业技术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参加岗位所需的执业资格考试,促进其快速成长。充分发挥绩效杠杆作用,形成与岗位重要度、员工贡献度挂钩的激励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有待遇、有荣誉、有回报,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用“单兵作战”的实力+“协同出击”的合力,共同营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