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千工程”系列报道

细处着力 长远着眼的班组“当家人”


——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千米钻机队生产三班班组长许亮

打印本页

字号:

日期:2025年01月15日

来源:晋能控股集团网站

  许亮在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千米钻机队生产三班担任班组长已有六个年头。他在成本管控上精打细算,在班组管理中身先士卒,在工艺试验时敢想敢干,以兵头将尾的担当,筑起了矿山的坚强脊梁。

“绣花功夫”细耕耘 克勤克俭精当家

  设备的平稳运行是千米钻机队生产三班高效完成当班生产任务的重要保障,许亮保证工作效率的“秘方”是抓早抓小除设备隐患。他随身携带检修工具,发现钻机任何一条螺丝松动就及时紧固。井下固定钻机需要在钻机四个角各打一个地锚,一旦发觉地锚不结实,许亮会毫不犹豫重打一个。在长期实践中,许亮发现,钻机油管三个月左右就会发生磨损,于是他总会现场观察、记录下不同油管的管径、形状、长度,提前备好配件,方便随时更换。

  许亮内心始终坚信,若钻机上的一颗螺丝松动被忽视,待到八颗螺丝全部松动时,设备的整体运行将遭遇重大故障,检修成本将大幅上升,工作效率亦将受到限制。因此,他主张应提前采取行动,注重细节,确保检修工作得以及时进行,从而提高效率并预防潜在问题。

高度负责能吃苦 关键时刻显担当

  许亮班组的工作分配注重三个方面的互补:资深员工与新成员的搭配,经验丰富者与业务能力一般者的搭配,以及性情急躁者与性情稳重者的搭配,这样的安排显著提升了班组成员间的和谐与稳定,同时确保了工作效率。然而,作为班组的领导者,在面对检修钻机的繁重任务以及更换大型部件、倒换工作面等关键工作时,许亮从不回避,总是主动承担起责任。

  在检修钻机的过程中,逐个识别故障点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排除故障时,许亮首先会清理杂物,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油污为伍,他从不抱怨。更换大型部件、移动钻机、调整工作面,这些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沟通、多方协调,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许亮将这些关键时刻视为自己必须冲锋在前的挑战。

用好现场“试验田” 敢当工艺“领头雁”

  在长平公司首次尝试底抽巷定向长钻孔施工时,相关工艺尚不成熟,面对挑战,许亮并未选择盲目埋头苦干,而是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他带领班组成员坚持不懈地在现场进行试验和调整,从对施工倾角、程位、方位角的微调,到护孔管长度与作业现场矸段长度的精确配合,许亮班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将护孔管长度精确控制在15到20米的科学区间内,为后续直径160毫米护孔管科研成果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面对打孔和冲洗后孔内易坍塌,从而影响封孔和抽采效果的问题时,许亮及其班组成员经过反复思考和不断实践,最终确定了一种更为高效的新工艺。他们特别定制了空心钻杆和钻头,使得在钻孔的同时,可以将护孔管套在钻杆上。当钻杆被抽出后,护孔管则保留在孔内,有效防止了孔壁坍塌,确保了抽采的持续时间和浓度。这项工艺在许亮班组试验成功后,已在长平公司全矿范围内推广并沿用至今。

( 作者:牛东方 )

晋ICP备2020013235号 晋公网安备14020302000029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晋能控股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